每根換熱管皆彎成U形,兩端分別固定在同一管板上下兩區,借助于管箱內的隔板分成進出口兩室。每根管子皆可自由伸縮,從而解決熱補償問題。此種換熱器完全消除了熱應力,結構比浮頭式簡單,管程至少為兩程,管束可以抽出清洗,管子可以自由膨脹。缺點是管子內壁清洗困難,管子更換困難,管板上排列的管子少。優點是結構簡單,質量輕,適用于高溫高壓條件。
為提高殼程流體流速,往往在殼體內安裝一定數目與管束相互垂直的折流擋板。折流擋板不僅可防止流體短路、增加流體流速,還迫使流體按規定路徑多次錯流通過管束,使湍動程度大為增加。常用的折流擋板有圓缺形和圓盤形兩種,前者更為常用。
(四)渦流熱膜換熱器
渦流熱膜換熱器采用的渦流熱膜傳熱技術,通過改變流體運動狀態來增加傳熱效果,當介質經過渦流管表面時,強力沖刷管子表面,從而提高換熱效率,可達10000W/m2℃。同時這種結構實現了耐腐蝕、耐高溫、耐高壓、防結垢功能。其它類型的換熱器的流體通道為固定方向流形式,在換熱管表面形成繞流,對流換熱系數降低。因此,換熱器緊湊度高,占地面積小,是普通管殼式換熱器的1/5。
四、列管式換熱器主要控制參數
(一)列管式換熱器的主要控制參數為加熱面積、熱水流量、換熱量、熱媒參數等。
(二)選用要點
1.根據已知冷、熱流體的流量,初、終溫度及流體的比熱容決定所需的換熱面積。初步估計換熱面積,一般先假定傳熱系數,確定換熱器構造,再校核傳熱系數K值。
2.選用換熱器時應注意壓力等級,使用溫度,接口的連接條件。在壓力降,安裝條件允許的前提下,列管式換熱器以選用直徑小的加長型,有利于提高換熱量。
3.換熱器的壓力降不宜過大,一般控制在0.01~0.05MPa之間。
4.流速大小應考慮流體黏度,黏度大的流速應小于0.5~1.0m/s;一般流體管內的流速宜取0.4~1.0m/s;易結垢的流體宜取0.8~1.2m/s。
5.高溫水進入換熱器前宜設過濾器。
6.熱交換站中熱交換器的單臺處理和配置臺數組合結果應滿足熱交換站的總供熱負荷及調節的要求。在滿足用戶熱負荷調節要求的前提下,同一個供熱系數中的換熱器臺數不宜少于2臺,不宜多于5臺。
(三)施工、安裝要點
1.熱交換器應以工作壓力的1.5倍做水壓試驗,蒸汽部分應不低于蒸汽供汽壓力加0.3MPa;熱水部分應不低于0.4MPa。在試驗壓力下,保持10min壓力不降。
2.列管式換熱器前端應留有抽卸管束的空間,即其封頭于墻壁或屋頂的距離不得小于換熱器的長度,設備運行操作通道凈寬不宜小于0.8m。
3.各類閥門和儀表的安裝高度應便于操作和觀察。
4.加熱器上部附件(一般指安全閥)的點至建筑結構點的垂直凈距應滿足安裝檢測的要求,并不得小于0.2m。